教师发展中心
赋能未来商旅:外语外贸学院举办数字贸易时代商务礼仪与跨文化沟通专题讲座
日期:2025-10-20  

值此义乌国际商贸城六区市场(义乌全球数字自贸中心)崭新启航、开启“买卖全球”新篇章之际,为主动对接市场发展最前沿,深化产教融合,近日,外语外贸学院应用英语专业特邀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商城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陈晓虹,在望道楼407作了题为《赋能未来商旅:数字贸易时代的商务礼仪与跨文化沟通》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紧贴市场脉搏,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融合顶层设计与一线实践的智慧盛宴。



讲座伊始,陈晓虹女士以国际商贸城六区市场的建设理念与战略定位为引,生动阐述了义乌市场从“鸡毛换糖”到“买卖全球”,再到如今打造“数字自贸”新标杆的跨越式发展。她指出,六区市场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扩展,更是贸易形态、服务生态和商业模式的全面升级,集跨境电商、数字营销、供应链金融、智慧物流等功能于一体。在这一背景下,商务活动的核心虽未改变,但其场景与工具已发生深刻变革,这对商务人才的礼仪素养与跨文化沟通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

结合商城集团在六区新市场中规划的数字服务场景,陈晓虹深入剖析了新时代商务礼仪的“变与不变”。她强调,在线上线下融合的贸易环境中,“数字礼仪”已成为专业形象的第一张名片。从与海外客户进行跨时区视频会议时的着装与背景,到在跨境平台及社交媒体上撰写产品描述、回复询盘的语言艺术,再到在虚拟展厅中引导客户的沟通技巧,每一个细节都关乎交易达成的效率与信任的建立。

在跨文化沟通层面,陈晓虹指出,国际商贸城六区旨在吸引更多元化的全球客商,这意味着未来的沟通将面临更复杂的文化图谱。她通过对比不同地区客商的沟通风格、决策逻辑与商业习惯,强调了“文化智力”在减少误解、促成合作中的关键作用。她特别提醒,“在数字贸易中,一句冰冷的文字回复可能被放大为不尊重,而一个契合文化的表情符号则能瞬间拉近距离。”这对于应用英语专业培养学生成为既懂外语、通商务,更善沟通的复合型人才,指明了精准的发力方向。

整场讲座内容紧扣热点、高屋建瓴,现场互动热烈。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本次讲座将宏大的市场发展战略与微观的教学实践相连接,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应用英语专业机构负责人总结表示,在义乌市场迈向“第六代”的历史性时刻,专业教师必须率先感知变化、拥抱趋势。未来,学院也将继续深度融入义乌市场发展,将最新鲜的行业动态转化为教学资源,共同为赋能未来数字商旅人才、服务义乌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建设贡献教育力量。